摘要:中国的传统家具的结构、风格、形式与传统建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建筑与家具互为表里。传统家具既可以营造空间气氛,又可以分割空间。设计中强调家具的风格样式、品种类别和色彩都与传统建筑空间环境和谐统一,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和合精神。
关键词:传统家具;传统建筑;空间环境;和谐统一
家具是伴随着人类居住空间的产生而慢慢产生的,家具自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居室建筑的结构、材料、风格等有着繁多的联系。杨耀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谈到:“在人类社会中,从有盖房子的行为活动起,就开始有做家具的活动了”。家具与建筑是不能分割的一个整体。建筑和家具是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要求和实现人们所追求的特定环境服务的。所以,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传统家具和传统建筑一直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传统家具放置于室内外的空间环境中,不论从传统家具的品类、风格或是色彩上均强调与空间环境和谐统一。
1.传统家具风格与空间环境的和谐
正如家具史学者所说“家具的式样是从建筑形式演变而来的”。中国传统建筑是以木质梁柱为骨架结构。传统家具也是以木柱为支。木梁为架。支柱的拉撑、板面的边框也和建筑木结构方式相同,还有腿的粗细、倾斜,也如大木构架的收分与侧角。家具在结构和风格上也与建筑结合紧密,从建筑和家具的发展能够看出传统家具与建筑的发展规律是一致的。建筑是表,而家具是里,陈从周先生在《说园》中把家具比喻为“屋肚肠”,建筑空间围合着家具,家具又填补了建筑空间。家具在建筑空间内占具相当的比重,对于空间氛围塑造有着重要作用。自古以来,被艺术化的家具用来表达某种思想和涵义,其赋予空间某种观感,营造空间的情感氛围。一般说来,建筑学意义上的好建筑会拥有与建筑精神气质相应的室内装饰设计和家具设计。以形成内涵上的一致。如厅堂家具绝对不会用到水轩里,议事厅里也不会摆放两排轻巧的竹藤家具。《红楼梦》中宴乐的藕香榭,从几案到杯盘俱作荷叶之形;湘云醉眠的石条在芍药圃旁,太湖石侧;稻香村的家具却都是乡村风味;袭人赌气躺的妃子榻,只是在房间里。拙政园的扇厅“与谁同坐轩”,建筑平面是扇形,里面窗、灯、凳、案皆做扇形。苏州园林海棠春坞的庭院里以海棠为主要花卉,家具从铺地、窗棂之式,皆作海棠样。传统家具与建筑空间的和谐是造物的一大特点。
明中期以后,社会经济发达,文化方面也呈现出日趋繁荣的景象。生活水平和文化意识的提高,以及专制政权与个人之间的矛盾,促使独善其身、息政退思的理想融合于园林之中,一时间,江浙一带的私家园林兴盛起来,成为当时社会的一景。中国历史上的私家园林反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当时的文人直接或间接创造的一种居室环境、生活方式和一种文化艺术形态。“虽由人作。宛如天开”是造园的最高标准,这样一种妙趣天成、山水自然的审美理念是人与造物、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他们刻意追求“简远”、“雅致”、“疏朗”、“高逸”、“自然”的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所以.私家园林被学术界称之为“文人园林”。对于园林中陈设的家具,文人们也有独到的见解。他们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直接倾注于家具的设计创作中,造就了“简、雅、厚、精”的明式家具。文人们不仅把诗书绘画中的审美观念、笔墨情趣渗透至家具造物中,更把家具与诗书画提升到了同等的精神高度。明式家具透射出文人的意识、哲学思想、美学观念,注重干净简朴、委婉含蓄之曲线。每个细节都值得细细推敲和仔细品味。具有独特的气度神韵和高雅格调,它所表现出的文人气质和儒雅风韵令人爱不释手。在园林陈设中,对各种家具的材料、式样、装饰、尺寸,设计要求自然、精致、古雅、圆滑。不流于庸俗,这样方能和园林建筑相得益彰。正所谓“器具有式,几榻有度,位置有定,贵其简而裁,精而便,巧而自然也”。
清代室内装饰的内容相当丰富(图1、图2、图3),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从室内的隔断、墙板、门窗到藻井、天花,除了具有实用功能以外,装饰效果更加突出。门窗的图案变化多样,回纹、如意纹、拐子纹等图案运用表现出一种繁富而有动感的效果。隔扇门也是装饰的重点,一般都饰以繁复的雕刻,体现了这一时期尤其是清代统治阶级和上层官宦和富商.追求变换、纷繁富丽的特点。清代建筑空间的分隔方式可虚可实,实即用屏门、版壁、格扇等把室内空间隔为数间,以门相通;虚隔有圆光罩、落地罩、太师壁、多宝格等都是半敞半隔,不设门扇,既表现出空间上的有限隔,又能不阻挡视线,还可以自由通行,做到隔而不断,把室内空间的交融与区划联为一体。在室内隔断方面多样化的处理方式也是清代建筑室内的重要成就。而清式家具用材多样、造型厚重,在造型中强调厚重、稳定的雄伟气度。家具总体尺寸宽大,与此相对应的局部尺寸、部件用料也相应加大,注重细部装饰。装饰求多求满,手法多样,给人以一种富丽、奢华和大富大贵的视觉效果。清式家具与建筑空间装饰环境搭配和谐。
2.传统家具品类与空间功能环境的和谐
传统建筑空间最开始是由家具来围合和组织空间的,空间的开与合、通与断等,都可利用家具来达到。宋代以后,由于落地罩、隔扇门等在室内的运用。室内的空间变化更加灵活。空间中的纵深感明显增加,以确定空间的不同功能,从而进行不同目的、效果的装饰与空间布置。明代以后,已形成成套家具的概念。建筑空间逐渐细分,民居建筑形成了厅堂、卧室、书斋三大系统,与建筑功能空间相对应的各式家具也随之出现(图4、图5)。
《长物志》一书《位置》篇中就阐述了室内陈设布局的原则:“位置之法,烦简不同,寒暑各异。高堂广榭,曲房奥室,各有所宜,即如图书鼎彝之属,亦须安设得所,方如图画。”对于卧室、书斋、小室、敞室、亭榭等功能不同的空间,设计风格和室内陈设则有不同的要求,都在于抓住一个“宜”字,与房间类型特点的相宜。是决定选取家具类别和格局布置的首要条件。与环境谐调,方能得其归所,形成图画般的错综美和整体美。
书斋是文人们日常的主要活动空间,其中的器用陈设要求既便于主人诵读、坐卧、取置图书、接待文友,又要符合清高简静的文士情怀。所以文震亨说:“斋中仅可置四椅一榻,他如古须弥座,短榻,矮几,壁几之类,不妨多设。忌靠壁平设数椅,屏风仅可置一面,书架及橱,俱列以置图史,然亦不宜太杂,如书肆中”。榻既可小憩、阅读又可待客对谈,是文人书斋中最主要的坐卧家具,因此必置一器。文人常常在书斋中以文会友,因此短榻、椅子、壁几、矮几之类的家具是不可或缺的。
卧室是休息的空间,橱柜、衣物、盆架等生活物品比较多,空间容易显得杂乱,对家具陈设来说,文震亨言:“地屏、天花板虽俗,然卧室取干燥,用之亦可,第不可彩画及油漆耳。面南设卧榻一,榻后别留半室,人所不至,以置薰笼、衣架盥匝、厢奁、书灯之属,榻前仅置一小几,不设一物,小方杌二,小橱一,以置香药、玩器。室中精洁雅素,一涉绚丽,便如闰阁中,非幽人眠云梦月所宜矣。”这里的卧榻既是卧室最主要的家具,又有隔断和屏蔽的作用,使活动空间自然地一分为二。卧榻之外还有小厨、小几,使整个卧室既实用又简洁。
发展至清代,家具的分类详尽,品种繁多,功能性更加明确。形成了按建筑空间功能来打造家具的新风尚,尤其是皇家宫廷与富绅府第。北京故宫内至今还可见许多成形于建筑空间内的固定家具。与墙体融为一体。“往往把家具作为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在建造房屋时,就根据建筑物的进深,开间和使用要求,考虑家具的种类、式样、尺度等进行成套的配制”。不同的家具组合出现在厅堂、书房、卧室等不同功能的居室空间中,成套成组配置家具的概念越发明确。家具的设计呈?免费性爱黄色网址